灌注方式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灌注方式,对砂浆和混凝土可采用自重法、高位漏斗法、溜槽法,对净浆采用压力灌注法(除抹面层外),当施工需要的流动度(坍塌度)不太大时,也可采用一般工程的浇筑方式。
1、拌合
①根据设计配合比,称量各种原材料,加水拌合,高强灌浆料厂商,用搅拌机拌合时,时间90秒~120秒。人工拌合时,水可分二次加入,拌合时间3min~4min。可根据施工要求的流动度(坍塌度)调整加水量,高强灌浆料品牌,用水量一般每袋为6.5斤(13%)。每立方米的产品用量是2400㎏。
②冬季施工可用不**过50℃的温水拌合。
2、灌注
按预先确定的灌注方式进行灌注,高强灌浆料生产厂家,灌注应连续进行,在初凝前灌注完毕。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点多下点料,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
3、振捣
①对大流动性灌浆材料严禁振捣与插捣,防止离析、泌水。
②当孔深过大,布筋较密或工程体积较大时,可分层进行。用竹板条拉动导流、排气,允许适当敲击模板,但必须在**层初凝前就紧接着浇筑下一层。
4、养护
① 春、夏、秋季施工时。使用早强型,浇注完毕后约30min(终凝后)即进行保湿养护,可以洒水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甸,也可以蓄水养护。当整体浇注大型设备基础时,呼伦贝尔高强灌浆料,应采用保温、保湿联合养护。使用普通型灌浆材料时,可在终凝后、表面开始硬化时实施养护。
② 15℃以下环境温度施工时,应采取保温、保湿联合养护。
③ 冬季施工时,浇注完毕后,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水,然后覆盖2~3层草栅或岩棉被等保温。
④ 养护期3~7天。
5、拆模
使用早强型灌浆材料时,春、夏、秋季施工1~3天后可以拆模,使用早强型灌浆材料冬季施工或使用普通型灌浆材料时,拆模时间不少于7天。
从材料学角度来看对于水泥基材料具有高强、早强、集料细、**流态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材料的脆性,增加了灌浆料在使用过程中开裂的风险。对于我们灌浆料配方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就要从这些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来减少灌浆料的裂缝,把灌浆料裂缝控制在微观形态下,至少裂缝大小要控制在无害状态下。
总结多年来从事灌浆料的研发、生产和施工中的经验教训。现对灌浆料的配方设计得出这八个字的设计心得:瞻前顾后,刚柔并济。
开裂的根本原因水泥在水化以及后期的工作过程中收缩应力大于灌浆料自身的内聚力。水泥的收缩包括塑性收缩、温度收缩、碳化收缩、干燥收缩。其中塑性收缩(主要包括水分的蒸发和水泥水化体积的减小)发生在水泥的凝结硬化之前,一般是搅拌完成12小时以内,收缩的大小约为水泥体积的l%,是水泥基材料主要的收缩。温度收缩是混凝土由于温度下降(在0℃以上)而发生的收缩变形,又叫冷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碳化收缩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物与空气中的C02(在有水分的条件下,真正的媒介是H2C03)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碳化收缩相对发展得较晚,而且一般只局限于混凝土表面。
产品简介
高强灌浆料如今分为很多种,有单组份的有双组份的,有细骨料的和粗骨料的,但是大多数灌浆料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那么今天我就来普及下,灌浆料到底如何使用,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准备: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24h,设备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支模:设备安装完毕后支模,按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不得漏浆,模板**部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灌浆中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搅拌:在搅拌桶内加入规定量的水,然后将约四分之一的料倒入桶内搅拌约10秒,再将剩下的料分次倒入一起搅拌,搅拌时间从开始投料到搅拌结束控制在3-5分钟。(搅拌时叶片不得提至浆料液面之上,以免带入空气)
灌注:灌浆时从一侧或者相邻两侧灌入,以防止夹带空气和水。必须保证连续灌浆,并保证拌合物填满设备底面与基础混凝土之间,且保持这一状态。
养护:灌浆完毕后及时洒水养护,并加盖草袋保持湿润。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浇水次数应保持灌浆料处于湿润状态。
大面积设备基础灌浆一次灌浆厚度以3-12cm为宜,灌浆层厚度较厚时可采用分次灌浆的方法进行灌浆。每次灌浆后,待其终凝(8-12小时)即可进行下一次的灌浆。